桃林方灼灼释义


【桃林】古地区名。在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为周武王放牛处。《书·武成》:“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常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復乘用。”《史记·留侯世家》:“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復输积。”唐刘禹锡《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迴。”清薛福成《晋执政诸卿考》:“晋用先軫诸臣,遏楚方张之言,而戢其问鼎之心,扼据殽函之险要,横塞秦衝,俾不得越桃林一步。”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灼灼】1.明亮貌。晋傅玄《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暉。”唐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余元的寳剑,光华灼灼。”鲁迅《野草·腊叶》:“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2.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唐杨衡《寄赠田仓曹湾》诗:“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红灼灼。”3.明白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