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官卑饭脱粟释义


【太学】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东汉太学大为发展,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参见“大3学”。

【官】〔古文〕《唐韻》古丸切《集韻》《韻會》《正韻》沽歡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又《增韻》職也,使也,公也

【卑】《唐韻》府移切《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音。《說文》賤也。執事者。《玉篇》下也。《易·繫辭》天尊地。又《韻會》鮮山,在柳州界。又鮮,帶名。《楚辭·大招》小腰秀頸,若鮮只。《註》鮮,袞帶頭也。言腰支細小,頸銳秀長,若以鮮帶約而束之也。又姓。《廣韻》蔡邕胡太傅,有太傅椽鴈門整。又《前漢·鄒陽傳》封之於有。《註》地名也。音鼻。又音彼。與俾同。《荀子·宥坐篇》民不迷。又音陛。與庳同。《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

【饭】《廣韻》扶晚切《集韻》《韻會》父遠切,音笲。《玉篇》餐飯也。《禮·曲禮》飯黍毋以箸。又《文王世子》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又《儀禮·少牢饋食禮·尸又食註》或言食,或言飯。食,大名,小數曰飯。《疏》食大名者,以其論語文多言食,故云食大名也。小數曰飯者,此少牢特言三飯五飯九飯之等,據一口謂之一飯,五口謂之五飯等,據小數而言,故云小數曰飯。又《論語》亞飯、三飯、四飯。《註》以樂侑食之官。《白虎通》王者平旦食、晝食、晡食、暮食,凡四飯,諸侯三飯,大夫再飯。又指本。《儀禮·士喪禮》設決麗于掔自飯持之。《註》

【脱粟】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晏子春秋·杂下二六》:“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食一肉脱粟之饭。”司马贞索隐:“脱粟,纔脱穀而已,言不精凿也。”唐陆龟蒙《杞菊赋》序:“我衣败綈,我饭脱粟。”《明史·海瑞传》:“布袍脱粟,令老僕艺蔬自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餉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