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声】乐曲终而和以他词,谓之“送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欢闻歌》郭茂倩题解引《古今乐录》:“《欢闻歌》者,晋穆帝升平初,歌毕輒呼‘欢闻不?’以为送声,后因此为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太常丞吕才上言:‘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於歌。今以御《雪诗》为《白云歌》。古今奏正曲復有送声,君唱臣和之义,以羣臣所和诗十六韵为送声十六节。’”参阅明杨慎《升庵诗话·乐曲名解》。漢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哀弦】絃”。1.悲凉的弦乐声。三国魏曹丕《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唐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哀絃绕白雪,未与俗人操。”宋张先《惜双双·溪桥寄意》词:“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絃寄语。”郑振铎《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有良心的作家们﹞不由得不同情屈原……而发出同样的哀弦促节的歌声来。”2.喻指可怜的妻子。林纾《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难,大丧甫除,哀絃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