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逆乱天常释义


【肆】〔古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息利切《正韻》悉漬切,音四。《說文》極陳也。《爾雅·釋言》肆,力也。《疏》極力也。《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註》肆,極也。《周語》藪澤肆旣。《註》肆,極也。旣,盡也。又《玉篇》放也,恣也。《易·繫辭》其事肆而隱。《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註》肆,展放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偷。《註》肆,猶放恣也。又遂也。《書·舜典》肆類于上帝。《傳》肆,遂也。又次也。

【逆乱】叛乱;变乱。《管子·霸言》:“攻逆乱之国,赏有功之劳,封贤圣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唐元结《喻瀼溪乡旧游》诗:“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答问第二》:“四裔之外逆乱,非守土之臣所告,宜勿问。”2.谓谋反作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又查著《革命军》逆书,係四川巴县邹容所为,浙江餘杭章炳麟作序,此书逆乱,从古所无。”3.乖戾失常。《史记·龟策列传》:“﹝桀紂﹞赋敛无度,杀戮无方……逆乱四时,先百鬼尝。”宋孔平仲《孔氏谈苑·驳马》:“马子烝其母则生駮

【天常】天的常道。常指封建的纲常伦理。《左传·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汉蔡琰《悲愤诗》之一:“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明史·程启充传》:“启充言:‘灾及内寝,良由徇情之礼有戾天常,僭逼之名深乖典则。’”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