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通同】串通,勾结。《北史·魏纪二·高宗文成帝》:“大商富贾,要射时利,上下通同,分以润屋。为政之弊,莫过於此。”《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又使见识往隣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沙汀《淘金记》二四:“这是实在的,因为寡妇确乎怀疑他们是通同作恶,跑来打口风的。”2.共同。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七:“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太荒。”3.全部,通通。明李昭祥《龙江船厂志》卷一:“彼此授受原无记号,又无围长丈尺,数里之间,木商辐輳,匠作通同以小易大,何从稽考。”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残春一》
【大荒】不治。《荀子·强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杨倞注:“大荒,谓都荒废不治也。”2.大灾之年。《周礼·地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郑玄注:“大荒,大凶年也。”《国语·吴语》:“今吴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3.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文选·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刘逵注:“大荒,谓海外也。”宋范成大《送洪内翰使虏》诗之二:“峨冠方侍玉舆香,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