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
【众心】;民心。《韩非子·八经》:“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陈奇猷集释:“人君深知一事之详情则可警众人之心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氏得齐众心。”《北史·序传》:“孝文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宋襄公虽行仁义,失众而亡,田常虽不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辙,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
【翘】《廣韻》渠遙切《集韻》《韻會》《正韻》祁堯切,音。《說文》尾長毛也。又《廣雅》舉也。又翹翹,衆也。《類篇》翹翹,高貌。《詩·周南》翹翹錯薪。又《詩·豳風》予室翹翹。《註》危也。又《禮·儒行》粗而翹之。《註》微翹發其意。《疏》翹,起發也。又《左傳·莊二十二年》翹翹車乗。《註》遠貌。又《后漢輿服志》鸞旗者,編羽旄列繫幢旁,民或謂之雞翹。又《爾雅·釋草》連,異翹。《疏》連,一名異翹。又《廣韻》懸也。《類篇》企也。又《廣韻》巨要切《集韻》祁要切。尾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