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鬟】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唐白居易《续古诗》之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宋陆游《春愁曲》:“蜀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有双鬟女子立道旁树下,絶色也。”2.借指少女。宋王安石《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3.指婢女。明唐寅《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4.指千金高价。语本汉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唐杜牧《张好好》诗序:“好好年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
【未合】1.谓尚未交战。《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2.不合,不应该。《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唐戴孚《广异记·李进士》:“须臾,见緋衣人至,为李陈谢:‘此人尚有命,未合即留住,但令送钱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