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事繇”。1.事情的原委、来由。唐方干《感时》诗之一:“破除生死须齐物,谁向穹苍问事由?”《水浒传》第十四回:“不想被他们不问事由,将我拿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太守不开言问甚事繇,即写监票发下监中去了。”2.公文用语,指内容摘要。也叫由头。宋王溥《唐会要·笺表例》:“大中三年,应边镇及诸道奏事表,时有不题事由。旧制,引进状内每具所奏事由,时边镇节将,以讨伐党项羌,兵机急速,恐人先知,因有此请。”3.理由。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是必将艰难的事由,推辞的机彀,揾香腮直问到五更头。”《初
【感通】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