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化】神妙地潜移默化。语出《易·繫辞下》:“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文子·精诚》:“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史记·滑稽列传》:“《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淮南子·缪称训》:“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导人。”2.谓神灵的教化。汉蔡邕《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巍巍焉其不可尚也,洋洋乎其不可测也。”南朝梁沉约《佛记序》:“然神化应感,参差互见。”3.犹圣化。圣王的教化。唐李德裕《黠戛斯朝贡图传序》:“布政宣室,以张神化;振兵朔野,以耀威灵。”明宋濂《送刘永泰还江
【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又《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无方】方向、处所的限制。谓无所不至。《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孔颖达疏:“其施化之益,无有方所。”晋陆云《南征赋》:“悲国步之未夷,仰夙兴而昧旦。括无方而大誥,集率土而贞观。”2.无定法;无定式。《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郑玄注:“方,犹常也。”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天下之事,虽其变无穷,而吾所以待之者,其应无方。”清冒襄《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我弹琵琶本无方,上穷寥廓下苍茫。”3.没有方法;不得法。《穀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