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李贤注:“少年,未多年也。”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唐高适《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谢觉哉《观花小记》:“重庆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武力】1.武卒。《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万,苍头二千万,奋击二十万,廝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疋。”《史记·苏秦列传》引作“武士”。参见“武卒”。2.军事力量。《史记·伍子胥列传》:“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南朝梁江淹《恨赋》:“雄图既溢,武力未毕。”邹韬奋《经历》三二:“武力虽非抗敌救亡的唯一工具,但无疑地是最重要的一种工具。”巴金《死去的太阳》四:“前三排坐位中一个穿马褂的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