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伤田家
上一卷
下一卷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聂夷中
伤田家
伤田家原文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伤田家注释
【绮罗筵】即绮筵。华美丰盛的筵席。唐聂夷中《咏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綺罗筵,只照逃亡屋。”宋贺铸《小重山》词:“伤心不照綺罗筵。孤舟里,单枕若为眠。”明郭登《送岳季方还京》诗:“多情只照綺罗筵,莫照天涯远行客。”
【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糶新穀,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2.喻指心爱的人或物。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儿呵,你想,把你们丢下,让娘一个人回去,这不是割下了娘的心头肉吗?”王西彦《古屋》第二部八:“两个都是老祖父的心头肉,怎么也忘不掉。”
伤田家赏析
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可与李绅《悯农》二首前后辉映的聂夷中《伤田家》。有人甚至将此诗与柳宗元《捕蛇者说》并论,以为“言简意足,可匹柳文”(《 别裁集》)。 开篇就揭露封建社会农村一种典型“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有丝卖?哪有谷粜(出卖粮食)?居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这乃是“卖青”──将尚未产出的农产品预先贱价抵押。正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衣食,是心头肉呵,但被挖去了。两言卖“新”,令人悲酸。卖青是迫于生计,而首先是迫于赋敛。一本将“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四句与此诗合并,就透露出个中消息。这使人联想到民谣:“新禾不入箱,新麦不登场。殆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高宗永淳中童谣》)明年衣食将何如,已在不言之中。紧接二句用一个形象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它通俗、平易、恰切。“眼前疮”固然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固然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但这比喻所取得的惊人效果决非“顾得眼前顾不了将来”的概念化表述能及万一。“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形象!唯其能入骨三分地揭示那血淋淋的现实,叫人一读就铭刻在心,永志不忘。诚然,挖肉补疮,自古未闻,但如此写来最能尽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我愿君王心”以下是诗人陈情,表达改良现实的愿望,颇合新乐府倡导者提出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的精神。这里寄希望 君主开明固然有其 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讽刺与谲谏。“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即委婉指出当 君王之心还不是“光明烛”;望其“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即客观反映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不满之意见于言外,妙在运用反笔揭示皇帝昏聩,世道不公。“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又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徙,饥渴而顿踣”,“非死而徙尔”(《捕蛇者说》),充满作者对田家的同情,可谓“言简意足”。 胡震亨论 ,认为聂夷中等人“洗剥到极净极省,不觉自成一体”,而“夷中诗尤关教化”(《唐音癸签》),从此诗即可看出。其所以如此,与语言的朴素凝炼同取材造境的典型都是分不开的。 (周啸天)
聂夷中
简介
简介暂无
聂夷中
的其它诗歌
伤田家
游子行
闻人说海北事有感
起夜来
古别离(一作孟郊诗)
长安道
乌夜啼
杂怨
公子家(一作长安花,一作公子行)
田家二首(后首一作李绅诗)
哭刘驾博士
送友人归江南
秋夕
题贾氏林泉
早发邺北经古城
访嵩阳道士不遇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赠农(一作孟郊诗)
住京寄同志
过比干墓
短歌
公子行二首
饮酒乐
劝酒二首
古兴
燕台二首
胡无人行
空城雀(一作孟郊诗)
大垂手
行路难
杂兴
杂怨(一作孟郊诗,题云征妇怨)
伤田家诗句
剜却心头肉
只照逃亡屋
医得眼前疮
二月卖新丝
不照绮罗筵
我愿君王心
五月粜新谷
化作光明烛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