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鸣驺远释义


【上路】大路;通衢。《汉书·枚乘传》:“游曲臺,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儼驂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宋宋庠《入谒马羸不进》诗:“上路传呼万轂流,羸驂踏月五更愁。”2.元代称十万户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上路。《元史·百官志七》:“诸路总管府,至元初置,二十年,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当衝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1.起程,动身。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兴王》:“望星上路,犯风冒浪,兼行不息。”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古盖言适远为陟,《书》曰:‘若陟遐必自邇。’犹今人言上路也。

【鸣驺】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有时借指显贵。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騶入谷,鹤书起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歌謡随举扇,旌旆逐鸣騶。”清曹寅《雨中和渔村韵》:“不扫春厅雪,鸣騶罢往来。”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