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桼
【荚】《唐韻》《正韻》古協切《韻會》吉協切,音夾。《說文》草實。《博雅》豆角謂之莢。《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物。《註》莢物,薺莢、王棘之屬。《疏》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又蓂莢,堯時瑞草。又莢蒾。《本草》葉似木槿及楡、柞小樹。又錢名。《前漢·食貨志》漢興,以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註》如楡莢也。又陵名。《水經注》李夫人塚,塚形三成,世謂之莢陵。又姓。《通志·氏族略》莢氏。《風俗通》莢成僖子,晉大夫。《王僧孺·百家志》荀永之娶平陽莢氏。漢典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 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
【蓂】《唐韻》莫經切,音冥。蓂莢,瑞草。堯時生于庭。《玉篇》曆得其分度則蓂莢生于階,月一日一莢生,十六日一莢落。又思蓂子,藥名。《炮炙論》思蓂子,味苦,煎之有涎。又《廣韻》《正韻》莫狄切,音覓。《爾雅·釋草》菥蓂,大薺。《張衡·南都賦》菥蓂竽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