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
【露点】1.露水滴。唐罗隐《秋霁后》诗:“浄碧山光冷,圆明露点匀。”宋欧阳修《洞天春》词:“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幃清晓。”2.指初次露面。黄中黄《沉荩》第一章:“庚子南方之暴举,为沉藎平生之露点。”3.气象学名词。指湿空气中的水气冷却,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