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族】〔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昨木切,音鑿。《說文》矢鋒也。束之族族也。《類篇》一曰从,所以標衆矢之所集。又聚也。《書·堯典》以親九族。《註》高祖至孫之親。《詩·周南》振振公族。《傳》公族,公同祖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又《書·堯典》方命圯族。《傳》族,類也。又《書·泰誓》罪人以族。《傳》一人有罪,及父母妻子,言濫。又《周禮·地官·大司徒》四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当路】挡路;阻碍通行。《墨子·号令》:“务色谩正,淫嚣不静,当路尼众,舍事后就,踰时不寧,其罪射。”《汉书·沟洫志》:“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晋葛洪《抱朴子·审举》:“豺狼当路,则麒麟遐遁。”沈从文《泥涂》:“铜匠把地下当路的一个破碗捡拾了一下,又想走去。”2.路上;路中间。唐元稹《痁卧闻幕中徵乐呈三十韵》:“坐隅甘对鵩,当路恐遭豺。”宋苏舜钦《独游辋川》诗:“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便追出来,转个弯要进里面,便见这个人在当路站着。”3.执政;掌权。《孟子·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