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罘罳】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汉书·文帝纪》:“未央宫东闕罘罳灾。”颜师古注:“罘罳,谓连闕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按,《五行志上》作“罘思”。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臺榭连阁,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閤,垣闕罘罳。”明夏完淳《感旧步仲芳先生韵》之五:“睥睨浮云三殿晓,罘罳落月九天寒。”2.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黄鸝度结构,紫鸽下罘罳。”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士林间多呼殿榱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