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饥说刍豢释义


【忍】《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人上聲。《說文》能也。《徐曰》能音耐。从心刃。《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又《廣韻》强也,有所含忍。《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又安于不仁曰忍。《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又忍忍,猶不忍也。《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而振切,音仞。堅柔也,本作肕。亦作忍。《周禮·地官·山虞註》柔忍,通作刃。《詩·小雅·荏染柔木註》柔刃之木荏苒然。《釋文》忍音刃。《禮·月令·納

【饥】〔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说】〔《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刍豢】之类的家畜。泛指肉类食品。《孟子·告子上》:“故义理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朱熹集注:“草食曰芻,牛羊是也;穀食曰豢,犬豕是也。”《史记·货殖列传序》:“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芻豢之味。”宋苏轼《答毕仲举》:“而既饱之餘,芻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清赵翼《杨桐山具精馔招饮》诗:“但从芻豢选肥美,昔人烹飪有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