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峰】《集韻》同峯。
【杳蔼】靄”。1.茂盛貌。汉陈琳《柳赋》:“蔚曇曇其杳蔼,象翠盖之葳蕤。”唐王昌龄《山中别庞十》诗:“琼树方杳靄,凤兮保其贞。”明杜岕《燕子矶眺雪》诗:“扳萝松杳靄,步壑石竛竮。”2.幽深渺茫貌。宋欧阳修《有美堂记》:“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於江涛浩渺、湮云杳靄之间。”清陈维崧《齐天乐·枫桥夜泊》词:“不管人愁,棹歌杳靄掠波去。”清刘大櫆《贲趾堂记》:“雨暘寒暑之变化,草木云烟之杳靄,隐见出没,时时献纳于窗欞几席之间。”3.云雾飘缈貌。唐韩翃《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晚送门人出,鐘声杳靄间。”宋苏轼《初入庐
【不住】;不断。南朝梁沉约《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宋岳飞《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茅盾《小巫》:“菱姐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鲁迅《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艾蕉《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