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雁山】山”。1.即雁门山。南朝梁江淹《别赋》:“辽水无极,雁山参云。”一本作“鴈山”。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唐杨凭《边塞行》:“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参见“雁门”。2.即雁荡山。宋陆游《菖蒲》诗:“雁山菖蒲崑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钱仲联校注引《嘉泰会稽志》:“今会稽有一种,叶有脊如剑,谓之雁荡菖蒲。”参见“雁荡山”。
【争长】礼先后。《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2.犹争霸。唐魏徵《赋西汉》诗:“受降临軹道,争长趣鸿门。”清钱谦益《贺中泠<净香稿>序》:“余閒居无事,尚欲以桑榆之末光,与中泠争长于黄池。”3.争相增长。王统照《华亭鹤·母爱》:“微汗,烦躁,在她身上与搏跃的心头阵阵争长。”
【雄】〔古文〕赨《集韻》《韻會》胡弓切,音熊。《說文》鳥父也。《爾雅·釋鳥》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詩·邶風》雄雉于飛,泄泄其羽。又《集韻》牡也。《詩·齊風》雄狐綏綏。○按詩衞風傳云:飛曰雌雄,走曰牝牡。然齊風言雄狐,狐,走類也,亦曰雄。《正字通》云:物各有雌雄,鱗介至蟣蝨皆然,詩傳分屬獸禽,非。又《集韻》一曰武稱。《左傳·襄二十一年》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人物志》草之精秀者爲英,鳥之將羣者爲雄。張良是英,韓信是雄。又州名。《韻會》本涿郡地,周置雄州。又南雄州,百粵地南,漢置雄州,宋加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