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横亘】横亘”。亦作“横亙”。1.绵延横陈。唐王昌龄《出郴山口寄张十一》诗:“石脉尽横亙,潜潭何时流。”《旧五代史·唐书·周德威传》:“两军皆阵,梁军横亙六七里。”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太行之麓蜿蜒东注,横亙塞垣。”碧野《天山景物记》:“﹝天山﹞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2.横跨。唐陈鸿《华清汤池记》:“仍以石梁横亙汤上,而莲花纔出水际。”清戴名世《暑雪亭记》:“有大石状若柳叶横亘其中为梁,水从梁下暗渡入於溪旁。”蔡仪《诗的比兴和形象思维的逻辑特征》:“大渡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天山】1.山名。(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北魏太延四年(公元438年)拓跋焘击柔然,从浚稽山北向天山,即此。(2)唐时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也称白山、折罗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县;西州,今吐鲁番盆地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2.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西端伸入苏联中亚细亚。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塔里木、准噶尔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漢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云海】1.指广阔无垠的云。唐张说《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诗:“无因留絶翰,云海意差池。”宋张孝祥《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鲁迅《伪自由书·对于战争的祈祷》:“四点钟的时候,中山路复归于沉寂,风和叶儿沙沙的响,月亮躲在青灰色的云海里。”2.指高远空阔的境界。唐沉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何堪万里外,云海已溟茫。”宋苏轼《和陶拟古》之八:“欲为中州信,浩荡絶云海。”元刘因《清平乐》词:“微茫云海蓬莱。千年一度春来。争信门前桃李,年年花落花开。”3.广阔无垠的大海。唐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