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去冀切,去聲。《說文》衆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廣韻》器皿。《易·繫辭》形乃謂之器。《註》成形曰器。《書·舜典》如五器。《註》器謂圭璧。又《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註》器,能也。《論語》及其使人也,器之。《疏》度人才器而官之。又《論語》管仲之器小哉。《註》言其度量小也。又姓。見《姓苑》。又叶欺迄切,音乞。《曹植·黃帝三鼎贊》鼎質文精,古之神器。黃帝是鑄,以像太乙。 《集韻》或作。《玉篇》俗作噐。
【不匮】不竭;不缺乏。《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锡尔类。”毛传:“匱,竭。”郑玄笺:“孝子之行非有竭极之时。”《国语·鲁语上》:“民求不匱於财,而神求优裕於享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匱。”明沉德符《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若得依今法垦得七千顷,可得穀二百万百,非独天津餉足,而司农亦不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