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唐孟浩然《重酬李少府见赠》:“还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功德寺》:“寺两侧皆古松,枝柯青翠,蟠屈覆地。”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虽说是冬天,普山普岭,还是满眼的青翠。”2.借指青山。唐刘长卿《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诗:“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宜春】于春天;适应春天。唐施肩吾《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餐霞阁上最宜春。”后蜀阎选《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郁达夫《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知儂棹向吴江过,托买宜春半幅裳。”2.指宜春宫。《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蹷石闕,歷封峦,过鳷鹊,望露寒,下棠棃,息宜春。”郭璞注:“宜春,宫名,在渭南杜县东。”《汉书·东方朔传》:“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颜师古注:“宜春,宫也,在长安城东南。”唐王维《登楼歌》:“却瞻兮龙首,前眺兮宜春。”参见“宜春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