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鹿安和不复归释义


【骑鹿】。

【安和】;安定和睦。《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北齐书·魏收传》:“自魏、梁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唐元结《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2.安详平和。《汉书·杜延年传》:“延年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南史·王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复归】1.谓去国者归国复位。《左传·成公十八年》:“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归。”孔颖达疏:“本无位曰入,本有位曰復归。”《书·太甲序》:“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復归于亳。”2.回复;返回。《老子》:“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是都介涅夫给创立出来的名目,指不信神,不信宗教,否定一切传统和权威,要复归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的人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