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相望】看见。形容接连不断。极言其多。《左传·昭公三年》:“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新唐书·王鉷传》:“天子使者赐遗相望,声焰薰灼。”茅盾《子夜》九:“武装巡捕,轻机关枪摩托脚踏车的巡逻队,相望不绝。”2.对峙;相向。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明何景明《何子·策术》:“齐之与秦东西相望,尝并帝而敌体。”清徐士銮《宋艳·驳辨》:“怀苏亭,在禾城东,宋时建,与苏小小墓相望,故名。”3.相去,相距。宋苏轼《送杨孟容》诗:“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瓈江。”宋苏辙
【同异】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庄子·天下》:“﹝惠施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成玄英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参见“坚白同异”。2.相同与不同。《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
【域】〔古文〕《唐韻》雨逼切《集韻》《韻會》《正韻》越逼切,音棫。邦也。區域也,界局也。《古氣墳》歸止居域。《詩·商頌》肇域彼四海。《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又宇內曰域中。《莊子·秋水篇》汎汎乎若四方之無窮,無所畛域。《淮南子·俶眞訓》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又外國曰絕域。《前漢·武帝紀》詔州郡察吏民,有可爲將相,使絕域者。又墓限曰域。《周禮·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又《集韻》乙六切,音郁。《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叶下竹。 別作,見《佩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