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然】1.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唐蒋防《幻戏志·叶法善》:“金翠珠玉,间厕其内,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鏘然成韵。”宋苏轼《石芝》诗:“忽惊石上堆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忽闻吉莫靴鏗鏗甚厉,縲锁鏘然。”徐迟《大场的一夜》:“挺一挺胸,甲上的冰柱迸落,锵然有声。”2.形容书声琅琅。宋叶适《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清曾国藩《仁和邵君墓志铭》:“飢饿围城之中,犹著《礼经通论》。诵声鏘然,彻於巷外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环玦】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颜师古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宋苏轼《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清唐孙华《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唐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