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宋词
> 菩萨蛮(一)
上一卷
下一卷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高观国
菩萨蛮(一)
菩萨蛮(一)原文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菩萨蛮(一)赏析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抽象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下句“高寒滟滟开金饼”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云头滟滟开金饼。”“滟滟”,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着阵阵幽香。虚者,写月中桂。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下句“梧叶西风影”,则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具体可感地写出来了。“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景色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语,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高观国
简介
简介暂无
高观国
的其它诗歌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霜天晓角
雨中花
菩萨蛮(一)
少年游·草
菩萨蛮(二)
祝英台近·荷花
菩萨蛮
清平乐(秋叶)
玲珑四犯·水外轻阴
水龙吟(为梦庵寿)
凤栖梧
浣溪沙
留春令(梅)
玉蝴蝶
烛影摇红
留春令
生查子(梅次韵)
浣溪沙
青玉案
水龙吟(云意)
永遇乐(次韵吊青楼)
生查子(咏芹)
摊破浣溪沙(七夕)
生查子
太常引
杏花天
解连环(春水)
生查子
声声慢(元夕)
浣溪沙(题湖楼壁)
玉楼春(拟宫词)
思佳客
菩萨蛮(水晶脍)
菩萨蛮(咏双心水仙)
凤栖梧(题岩室)
霜天晓角
玉楼春
御街行(赋轿)
兰陵王(春雨)
菩萨蛮(苏堤芙蓉)
风入松(闻邻女吹笛)
齐天乐(菊)
夜合花
江城子(代作)
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齐同赋)
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
思佳客(中秋后一日借月意)
菩萨蛮(一)诗句
客醉倚河桥
今夕不登楼
何须急管吹云暝
桂花香雾冷
高寒滟滟开金饼
梧叶西风影
一年空过秋
清光愁玉箫
可能你会感兴趣
度浮桥至南台
朝中措
朝中措
卜算子
钗头凤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游山西村
孤雁儿/御街行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