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名词。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百喻经·驼瓮俱失喻》:“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三乘。”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太子六年苦行,未证菩提。”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堪笑世人懵懂,不识菩提路径。”2.树名。即菩提树。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娑婆树一名菩提,叶似白杨,摩伽陀那国所献也。”张长《泼水节·孔雀舞》:“你营巢吧,公社礼堂前面,是一棵枝叶茂盛的菩提。”参见“菩提树”。
【各】《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又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又《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又《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有因】有道行。《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顾夫人﹞请了几个有因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庙里建醮,祈求仙方,保护少府回生。”2.有缘故。如: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