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平原;陆地。《孙子·行军》:“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晋陶潜《停云》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唐僧鸾《苦热行》:“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清林则徐《批上海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案》:“浑水内灌,致积泥沙,不一二年,仍如平陆。”
【皓皓】“皜皜”。1.洁白貌;高洁貌。《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楚辞·渔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宋沉遘《代人祭吴春卿文》:“皜皜之质,濯濯之仪。”清田茂遇《贫交行》:“君不见古来英雄不用为佣保,叩角行歌石皓皓。”曹亚伯《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诸烈士死义也,皓皓侠骨,使与犯人同葬一处,揆之於理,实不能平。”2.光明貌。汉扬雄《法言·渊骞》:“明星皓皓,华藻之力也与?”清龚自珍《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山中花开,白日皓皓。明妆子谁?温黁清妙。”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凹凸】凹陷和凸起;高低不平。宋米芾《画史》:“王防家二天王皆是吴之入神画,行笔磊落,挥霍方圆凹凸,装色如新。”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不是我无食力身躯闪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前面梅岭,望着好生嶮峻崎嶇,凹凸难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景州寧逊公能以琉璃舂碎调漆,堆为擘窠书,凹凸皴皱,儼若石纹。”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右边是飞来峰的侧面,不说那些就山石雕成的佛像,就连那山石的凹凸、俯仰、向背,也似乎全是名手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