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1.梵文意译。亦译作“捨”。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寃亲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2.相等。多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清黄遵宪《纪事》诗:“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
【性智】才智。汉王充《论衡·实知》:“王莽之时,勃海尹方年二十一,无所师友,性智开敏,明达六艺。”《后汉书·杨李翟应等传论》:“孙懿以高明见忌,而受欺於阴计;翟酺资譎数取通,而终之以謇諫。岂性智自有周偏,先后之要殊度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