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诗·大雅·抑》:“无言不讐,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后汉书·马援传》:“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婭。”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茅盾《昙》一:“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2.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今早有个柬帖来,説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偲偲】互相勉励。《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朱熹集传引马融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明唐顺之《与项瓯东郡守书》:“弟亦不能窃之以自淑,不过如世间所谓好友者而已。求如古人切切偲偲,讲学辅仁,则未也。”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