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盼平聲。引也。《晉語》攀輦卽利而舍。又自下援上也。《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或作扳。亦作。
【登陟】1.登上。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序:“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絶於常篇,名标於奇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刘敬宣每登陟焉。”唐贾岛《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诗:“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清管同《馀霞阁记》:“盋山与四松,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餘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2.升天。指死。章炳麟《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哀辞》:“亦有马君,就涂未极,詗吏旁布,断头登陟。”
【崔嵬】1.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毛传:“崔嵬,土山之戴石者。”唐孙鲂《湖上望庐山》诗:“輟櫂南湖首重迴,笑青吟翠向崔嵬。”宋辛弃疾《沁园春·有美人兮》词:“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2.比喻巨大的障碍或困难。《金瓶梅词话》第二回:“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华罗庚《病中斗(答众问)》诗:“驰驱絶广漠,腾跃越崔嵬。”3.山顶。《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毛传:“崔嵬,山巔也。”4.高耸貌;高大貌。《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鋏之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