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携亲友陟崔嵬释义


【偶】《唐韻》五口切《韻會》語口切,音耦。凡數,雙曰偶,隻曰奇。《禮·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隂陽之義也。又《爾雅·釋詁》合也。《註》謂對合也。又牉合也。《賈誼·五餌》言偶人無時。《韓詩》言不失時,以偶爲牉合也。又《家語》聖人因時,以合偶男女。又儕輩曰偶。《前漢·黥布傳》率其曹偶,亡之江中。又適然也。《列子·楊朱篇》鄧析謂子產曰: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又俑也。象人曰偶,木土像亦曰偶。《史記·孟嘗君傳》木偶人謂土偶人。一作寓禺。《前漢·郊祀志》木寓龍。《史記·封禪書》木禺龍。同偶。別作,非。又姓。明洪武中,偶

【携】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又姓。見《姓苑》。或省作。俗作携擕,非。

【亲友】亲戚朋友。《战国策·赵策一》:“孟尝君曰:‘文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车者,非亲友则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唐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诗:“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两人葬父母,自然该正正经经的告了庙,备祭辞灵,遍请亲友会葬,岂可如此草率!”秦牧《艺海拾贝·小羊的刺激》:“古代长安,东面的灞桥,西面的渭城,都是长安人送别亲友的时候,盘桓惜别,折柳相赠的地方。”2.亲密的朋友。《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

【陟】〔古文〕《廣韻》《集韻》《韻會》竹力切,音稙。《爾雅·釋詁》陟,陞也。《說文》登也。《書·舜典》汝陟帝位。又《太甲》若陟遐,必自邇。又《立政》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迹。《詩·周南》陟彼崔嵬。又《廣韻》進也。《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又《玉篇》高也。《爾雅·釋山》山三襲陟。《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又人名。《書·君奭》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又《集韻》的則切,音得。《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註》陟之爲言得也。讀如王德翟人之德。言夢之皆得也。 《集韻》或作徏徝

【崔嵬】1.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毛传:“崔嵬,土山之戴石者。”唐孙鲂《湖上望庐山》诗:“輟櫂南湖首重迴,笑青吟翠向崔嵬。”宋辛弃疾《沁园春·有美人兮》词:“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2.比喻巨大的障碍或困难。《金瓶梅词话》第二回:“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华罗庚《病中斗(答众问)》诗:“驰驱絶广漠,腾跃越崔嵬。”3.山顶。《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毛传:“崔嵬,山巔也。”4.高耸貌;高大貌。《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鋏之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