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不说话。《韩诗外传》卷十:“有諤諤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国亡。”宋司马光《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职忝密近,官备藩方,不敢默默,理须上列。”郭沫若《残春》四:“从山下登上山顶时,彼此始终无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对默默。”2.幽寂无声。《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洪兴祖补注:“默默,寂无人声也。”宋王安石《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凴江阁看飞鸿。”叶圣陶《火灾》:“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没有声息。”3.无知貌。《庄子·天运》:“荡荡默默
【终年】1.全年;一年到头。《墨子·节用上》:“久者终年,速者数月。”唐顾况《洛阳早春》诗:“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宋苏轼《策别八》:“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近来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2.尽其天年。《后汉书·陈龟传》:“老者虑不终年;少壮惧於困戹。”唐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方欲闭门却扫,养拙以终年。”《水浒传》第五一回:“宋江宛曲把话来説雷横上山入伙,雷横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3.
【愧】《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騩。《爾雅·釋言》慙也。《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皇極經世》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 本作媿,从女。或从恥省作聭。亦作謉。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