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1.人的名与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齐名字於天地兮,并光明於列星。”王逸注:“谓名平字原也。”《北史·陆俟传》:“初,爽之为洗马,常奏文帝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说文解字·又部》“叚”清段玉裁注:“古多借瑕为叚。晋士文伯,名匈,字伯瑕;楚阳匈,郑駟乞,皆字子瑕。古名字相应,则瑕即叚也。”2.指姓名。唐窦梁宾《喜卢郎及第》诗:“手把红笺书一纸,
【元】《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爾雅·釋詁》元,始也。又《廣韻》長也。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
【虚幻】真实的;虚无缥缈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明云腾墓志》:“禀身於虚幻之中,用石火齐其短。”宋苏轼《书<金光明经>后》:“又能观诸世间,虽甚可爱,而虚幻无实,终非我有者,汝即捨离。”明李贽《答邓明府书》:“某偶尔游方之外,略示形骸虚幻於人世如此,且因以逃名避谴於一时所谓贤圣大人者。”丰子恺《晨梦》:“即一面在热心地做梦中的事,一面又知道这是虚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