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颗颗更含香释义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珠颗】物的美称。唐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此指橘子。宋晏殊《破阵子》词:“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此指花蕊。宋苏轼《菩萨蛮·夏景回文》词:“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此指汗珠。宋葛立方《玉漏迟》词:“鱼颭荷衣,珠颗乱倾无数。”此指水珠。宋杨万里《樱桃》诗:“摘来珠颗光如溼,走下金盘不待倾。”此指樱桃。2.借喻男婴。唐白居易《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清唐孙华《吴符邺生子志喜》诗:“莫恨谈家生较晚,幸看珠颗浴兰汤。”

【颗】《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果切,科上聲。《說文》小頭也。又《韻會》今言物一顆,猶一頭也。《六書故》凡圜物以顆計。又珠琲曰顆。又與堁同。土塊。《前漢·賈山傳》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冡而托葬焉。《註》顆謂土塊。蓬顆,謂塊上生蓬者也。又《集韻》苦緩切,音款。草名。《爾雅·釋草》菟奚,顆凍。《註》款冬也。《疏》藥草。一名菟奚,一名顆涷。又人名。魏顆,晉大夫。史顆,秦大夫。見《左傳》。 《正字通》本作顆,九畫。《字彙》附八畫,非。顆字左原作田下木。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含香】1.带着香气。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唐李百药《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唐张鷟《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宋辛弃疾《瑞鹤仙·赋梅》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3.谓含服香药。香,指春药。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明皇正宠妃子,不视朝政……﹝安禄山﹞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