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明月】1.光明的月亮。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刘大白《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王逸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冯浩笺注:“明月,珠也。”清刘大櫆《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3.喻泪珠。唐孟郊《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4.下一个
【月峡】亦作“月硤”。明月峡的省称。在四川省巴县境。峡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圆孔,形若满月,故名。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公乃月峡先登,瞿塘直上。”倪璠注:“《后汉书·郡国志》:巴郡有枳县。注云:‘《华阳国志》有明月峡、广德屿者是也。’”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乃劒门西拒,邛关南望。星桥对斗,像牛汉之秋横;月硤縈城,疑兔轮之晓落。”唐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诗:“东征下月峡,掛席穷海岛。”仇兆鳌注引李膺《益州记》:“广阳州东七里,水南有遮要三槌石谷,东二里,至明月峡,峡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
【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又《集韻》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