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郎】礼部郎中的别称。宋元丰官制,礼部郎中谓之名表郎官,故称。宋王安石《寄题思轩》诗:“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宋秦观《代贺运使启》:“肆輟名郎,出为肤使。符檄未加於一道,威名已肃於列城。”参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爵位·礼部》。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克家】1.本谓能承担家事。《易·蒙》:“纳妇吉,子克家。”孔颖达疏:“子孙能克荷家事,故云子克家也。”2.指能继承家业。唐杜甫《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诗:“食德见从事,克家何妙年。”清钱谦益《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制》之三:“有子克家,聿著堂皇之美。”朱自清《“歧路灯”》:“但这个败子,本来并非败子,他父亲竭尽心力,原想他成为一个克家的令子;而他自己也时时在理欲交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