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古文〕《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磨。《說文》研也。《廣韻》迫也。《增韻》揩也。《易·繫辭》剛柔相摩。《註》相切摩也。《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註》相切磋也。又《樂記》陰陽相摩。《註》猶迫也。《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摩言切近過之。又揣摩也。《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又《揚子·方言》滅也。之東鄙曰摩。《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又消摩。《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又《唐韻》《集
【挲】同挱。
【病脚】的脚;脚有病。唐杜甫《西阁曝日》诗:“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宋杨万里《自遣》诗:“匹似病风兼病脚,老夫犹是地行仙。”
【日阳】太阳。《诗·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唐孔颖达疏:“云生於朝阳者,以其早见日阳被温仁之气。”2.亦作“日暘”。太阳光。唐白居易《白发》诗:“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唐白居易《饱食闲坐》诗:“箕踞拥裘坐,半身在日暘。”《红楼梦》第七回:“走出房门,见金釧儿仍在那里晒日阳儿。”《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原来是四根破竹竿子支着,上面又横搭了几根竹竿儿,把那砍了来作柴火的带叶松枝儿搭在上面晾着,就着遮了日暘儿,那就叫‘松棚儿’!”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