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鞔鼓】张革蒙鼓。把皮革绷紧,固定在鼓框上,做成鼓面。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寧王尝夏中挥汗鞔鼓,所读书乃龟兹乐谱也。”《初刻拍寄惊奇》卷一:“内有一种是鼉龙,其皮可以鞔鼓,声闻百里,所以谓之鼉鼓。”章炳麟《新方言·释器》:“张革冒鼓亦曰鞔鼓。”
【麒麟】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宋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麒麟地上行。”郭沫若《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3.见“麒麟阁”。4.见“麒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