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遁边亭息鼓鼙释义


【遁】〔古文〕《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又《廣韻》隱也,去也。《詩·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又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又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義同。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又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 《說文》亦作遯。漢典考證:〔《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边亭】1.边地的亭。亭是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汉贾谊《新书·退让》:“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2.边地的驿亭。唐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3.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晋张载《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唐贺朝《从军行》:“烽沉灶灭静边亭,

【息】〔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又《禮·月令註》陽生

【鼓鼙】“鼓鞞”。1.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旧唐书·郭子仪传》:“子仪遣六军兵马使张知节、乌崇福、羽林军使长孙全绪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於韩公堆,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清恽敬《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2.借指征战。《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清吴伟业《避乱》诗:“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