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伊阙释义


【龙门】1.即禹门口。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故云曝鳃龙门。”2.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3.指众望所归者。清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虞山钱牧斋先生维时不惟一代

【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晋士鞅会成桓公,侵郑,围虫牢,报伊闕也,遂侵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闕矣。春秋之闕塞也。”唐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邙山,丘陵对于伊闕。”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贾让言禹凿龙门,辟伊闕,析底柱,破碣石。”清姚鼐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闕塞眺黄河”之句。郭沫若《我是怎样写五

赵忠简送春诗帖赞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