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古文〕竜龒《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
【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含切,音參。《玉篇》驂馬。《說文》駕三馬也。又車中兩馬曰服,兩馬驂其外小退曰驂。《詩·秦風》騧驪是驂。《儀禮·覲禮》使者降以左驂出。《註》騑馬曰驂。又驂乗。《左傳·文十八年》齊懿公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乗。《史記·漢文帝紀》代王令宋昌驂乗。《註》乗車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處車右,以備傾側,取三人爲名義也。又《爾雅·釋宮》七達謂之劇驂。《註》三道交復有一岐出者,今北海劇縣有此道。又《集韻》七紺切,音慘。騑也。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
【旧宅】1.旧屋;故居。《左传·昭公三年》:“卒復其旧宅。”《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唐戴叔伦《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2.指先人的茔墓。晋陶潜《杂诗》之七:“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