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冉冉迫崦嵫释义


【流光】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穀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若从孔孟治地之法,则仁者必寿,善者必福,清明之志气如神,厚德之流光寖远。”清钱谦益《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酬而劬后之劳,示我流光之报。”2.流动、闪烁的光彩。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駍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南史·宋元凶劭传》:“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三国魏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唐长孙佐辅《横吹曲辞·关山月》:“忽

【冉冉】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吕向注:“冉冉,渐渐也。”三国魏吴质《答魏太子笺》:“日月冉冉,岁不我与。”宋张孝祥《忆秦娥》词:“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明何景明《短歌行》:“冉冉秋序,肃肃霜露,蓄我旨酒,召我亲故。”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晋葛洪《神仙传·栾巴》:“﹝巴﹞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巴所在。”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郁达夫《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

【迫】《廣韻》博白切《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百。《玉篇》逼迫也。《廣韻》急也。《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肩迫兮。《前漢·武帝紀》外迫公事。又《增韻》窘也。《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後漢·朱暉傳》惶迫伏地,莫敢動。又《集韻》通作柏。《前漢·張耳傳》柏人迫于人也。《武帝·瓠子歌》魚沸鬰兮柏冬日。又叶璧亦切,音必。《馬融·長笛賦》危殆險巇之所迫也,衆哀集悲之所積也。又叶卜各切,音博。《崔瑗·草書勢》草書之法,蓋又略。應時諭指,用于卒迫。漢典考證:〔《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相迫兮。〕 謹照原文相迫改肩迫。

【嵫】《廣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咨。崦嵫,山名。日所入處。見前崦字註。又嵫山,在嵫陽縣北。又嵫釐,峻險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崱屴嵫釐。◎按《王賦》嵫釐釐互見,音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