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通假借释义


【邻里】同一乡里的人。《论语·雍也》:“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霜骨不堪长,永为邻里怜。”清吴骞《扶风传信录》:“邻里来问事者,填咽门户。”李瑛《咖啡》诗:“亲朋相邀,邻里相招。”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假借】借。《庄子·至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东莞臧逢世,年二十餘,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宋司马光《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尚方纸墨,分于奏御之餘;内阁图书,从其假借之便。”2.凭借;借助。《韩非子·定法》:“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聪,故听莫聪也。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每览前代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