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鳞散遗踪释义


【鳞鳞】鳞状物。形容云彩。《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吕延济注:“鳞鳞,云貌。”宋范成大《三登乐》词:“一碧鳞鳞横万里,天垂吴楚四无人,櫓声自语向浮云。”郑泽《晚眺次钝根韵》:“鳞鳞夕云景,依依归鸟心。”2.形容鳞状物。形容水波。唐李群玉《江南》诗:“鳞鳞别浦起微波,汎汎轻舟桃叶歌。”明何景明《伯川词》:“锡山之下兮伯之河,水鳞鳞兮石峩峩。”林景行《湖泛口占示贞壮》:“晚风翼翼浪吹衣,凉水鳞鳞翠入微。”3.形容鳞状物。形容屋瓦。宋陆游《苦热》诗:“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

【遗踪】”。亦作“遗踪”。犹遗迹。晋潘岳《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覿高掌之遗踪。”《宋书·傅亮传》:“钻光灯而散袠,温圣哲之遗踪。”唐李群玉《秋怨》诗:“岁暮空太息,年华逐遗踪。”明冯梦龙《量江记·月夜量江》:“六朝旧恨寒山碧,三国遗踪晚树苍。”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我们自然并不是要继《新青年》的遗踪,不过为追怀这曾经震动一时的巨人起见,也翻了几篇短文,聊算一个纪念。”参见“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