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戟门庭扫踪迹释义


【列戟】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旧唐书·德宗纪下》:“壬戌,詔以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李晟长子愿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晟门并列戟。”宋曾巩《降龙》诗:“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清曹寅《题楝亭夜话图》诗:“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门庭】门的空阔的地方。《易·节》:“不出门庭,凶。”《周礼·天官·阍人》:“掌埽门庭。”郑玄注:“门庭,门相当之地。”朱德《上白云山》诗:“珠江两岸琼楼现,净扫门庭迓国宾。”2.家门;门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我只是打死这贱婢罢!羞辱门庭,要你怎的!”清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老子千辛万苦,为的要光大门庭,兴家立业。”3.门径;方法。《朱子语类》卷九六:“‘六经浩渺,乍难尽晓。且见得路逕后,各自立得一箇门庭。’问:‘如何是门庭?’曰:

【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詩·大雅》洒掃廷內。又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又《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 本作埽。又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踪迹】跡”。亦作“踪蹟”。亦作“踪蹟”。亦作“踪跡”。1.脚印;足迹。汉焦赣《易林·豫之明夷》:“鵠怒追求,郭氏之虚。不见踪跡,使伯心忧。”前蜀韦庄《虎迹》诗:“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跡渐成群。”宋苏轼《蔡州道上遇雪》诗之二:“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踪跡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洪深《申屠氏》第五本:“又说发觉后,如何领着众人追寻,不见踪迹。”2.行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踪跡连王,王使人候伺汉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唐牟融《赠欧阳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