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屎橛】亦作“屎橛子”。比喻令人厌恶的事物或固执的人。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陈西滢﹞所以遇有不合自意的,便一气呵成屎橛,而世界上蛆虫也委实太多。”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九段:“老包头是出名的屎橛子戆,碰上大乱,官司便打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