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又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又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鼍鼓】亦作“鼉皷”。1.用鼍皮蒙的鼓。其声亦如鼍鸣。《诗·大雅·灵台》:“鼉鼓逢逢。”陆玑疏:“﹝鼉﹞其皮坚,可以冒鼓也。”唐温庭筠《昆明治水战词》:“鼉鼓三声报天子,雕旗兽舰凌波起。”明沉鲸《双珠记·遇赦调边》:“鸡竿鼉皷,制出金门传唱,特与人间解网。”清黄永《龙衣舟行》:“逢逢鼉鼓溪边过,百尺楼船万钧柁。”2.鼍鸣声。唐许浑《赠所知》诗:“湖日似阴鼉鼓响,海云纔起蜃楼多。”金刘迎《海上》诗:“蜃楼春作市,鼉鼓暮催衙。”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高下】1.上和下;高和低。《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国语·楚语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宋叶梦得《怀西山》诗:“西山十亩强,高下略不齐。”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若拘定枝枝节节都有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2.指声音的高低。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同声相应,高下不必均也;同气相求,体质不必齐也。”《全唐诗》卷八六二载《灵响词》之一:“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明沉德符《敝帚轩剩语·李近楼琵琶》:“老稚高下,各各曲尽,又不杂一男音。”3.高处和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