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罢】方言。闽人用以称父。唐顾况《囝》诗:“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囝别郎罢,心摧血下。”自题注:“《囝》,哀闽也。囝,音蹇。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宋陆游《戏遣老怀》诗之一:“阿囝略如郎罢老,穉孙能伴太翁嬉。”陈衍《元诗纪事·俞埜山》:“郎罢耕田呼囝牧,阿翁眠起问姑蚕。”
【吟诗】1.作诗。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軾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清杜濬《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2.吟诵诗歌。茅盾《子夜》九:“吟诗的杜新箨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巴金《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囝】《集韻》九件切,音蹇。閩人呼兒曰囝。《正字通》閩音讀若宰。《靑箱雜記》唐取閩子爲宦官,顧况有哀囝詩。又有囝別郎罷,郎罷別囝詩,以寓諷。郎罷,閩人呼父也。又《集韻》魚厥切,音刖。與月同。唐武后作。
【和诗】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唐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元白始。”清沉初《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