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耳聋释义


【口吃】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邓艾﹞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周昌口吃,而言称期期;邓艾口吃,而言称艾艾。”马南邨《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2.指双声。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清纳兰

【耳】《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說文》主聽也。《易·說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腎之也。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又《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又《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

【聋】《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音籠。《說文》無聞也。《釋名》籠也。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註》聾,闇也。《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疏》聾謂耳不聞聲。又葱聾,獸名。《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註》葱聾,如羊,黑首赤鬛。又《韻補》叶盧黃切,音郞。《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黈纊塞耳,使君闇聾。漢典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 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